離開孤單的第一步──先讀懂自己的內心

Tiger Lam
2020年8月16日
剛播放完畢的大熱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是一部對於人內心世界探索的佳品。劇中的三位主角,以至大大小小配角的處境及心境本來都是很孤單的,但這些孤單的人最後卻能彼此扶持,編織成一幅溫暖的圖畫。我發現這些人物的轉捩點,往往是讀懂了自己的內心,繼而開始能夠向他人打開心窗,然後漸漸傷痛得到治療。
那些人物起初都為自己的內心築起一道高牆,不但其他人進入不到,漸漸連自我也隔離了。文尚泰固然是自閉,而文鋼太與高文英在本質上也是一樣,只是表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一個不斷以強忍和逃跑來抑壓對母親偏愛哥哥的不滿,一個以反社會的言行去掩飾對母親強加操控的恐懼。再看沒關係醫院的病友,權起范以裸跑的方式去發洩被父母無視的痛苦,姜慈恩以發瘋的方式去否認女兒因車禍去世的事實。
然而,這些人物好轉的關鍵是認清了自己內心的實況。權起范在父親競選的舞台上發表了自己多年來被忽視的心聲,然後情緒便開始穩定下來,而在旁的文鋼太也因權起范的心聲勾起了他感到被母親忽略的情緒,因此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文尚太在院長的開導下,講出了母親被殺當晚的情景,因而開始學習克服對蝴蝶的恐懼;高文英因被姜慈恩誤認為自己的女兒,因此勾起對媽媽的恐懼,在文鋼太的協助下,把媽媽強迫所留的長髮剪短,跟過去一刀兩斷;而姜慈恩因高文英道出事實,開始清醒過來,承認女兒已死的事實,更把女兒死前所買的披肩送給高文英,放下了過去。
在現實生活的中,人愈大,朋友就愈少,就愈發感到孤單。這不僅是家庭及職場佔據了人生大部分的空間及時間,更致命的是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中我們都戴上了面具,面具底下所藏著的傷痛及脆弱不但身邊的人不知道,就連自我也跟內心的真實面貌失去接觸。我自己也有類似體會,當內心的負面情緒跟理性發生衝突時,表現出來的卻是皺眉頭及沉默,在強烈抑壓的狀態下,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有很多金句,若要以其一句金句總結本文的話,我會選擇院長的一句話:「人就是因為脆弱才會互相扶持聚在一起。」唯有人先承認自己的脆弱,才能分擔其他人的脆弱;只有放下面具,才能跟自己、跟別人建立真正的關係。
© 本文由作者【Tiger Lam】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