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誰用幸福換取自由——金都

Winkle
2020年7月12日
作為港產三寶之一,《金都》被一致地評價為「港味濃」。在大螢幕上看鄧麗欣的演出,要推前至絕大部分香港人心中的愛情電影經典之作——葉念琛系列。此次入戲院看《金都》,除了解一解對當年阿寶的思念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在戲院解封後率先支持港產電影。
在討論電影的意義前,我想首先讚許Stephy這些年來的蛻變。小時候看阿寶,特別是《我的最愛》,只是單純覺得這個女生樣子很美,聲音很稚嫩,和天真無邪,甚至有點幼稚的感情世界很有觸動。後來,Stephy開始在不同的大螢幕出現,不少人覺得她並非單靠外貌的花瓶,而是真正的演員。到了《金都》,Stephy女人的韻味和氣質更加浮現,和角色的心境配合,呈現香港女性的態度和掙扎,電影的美感也因為她的演出而加分。
「人地個個結曬婚啦,得返你一個嫁唔出咋。」
這句對白,尤其是「嫁唔出」這三個字,相信對大部分女人而言都像是夢魘,聽見真的精神為之一振。在21世紀的東方社會,距離首次引進婦女解放的思潮的五四運動已上百年,對女性的規範或期望卻依然裹足不前。
電影中不乏「女生結婚才是正道」、「結婚非大宴親朋不可」云云,甚至說婚紗一定要穿白色,因為白色象徵處女,更有阿怡(林二汶飾)所代表的同性戀感情。電影的傳統韻味很重,海報上的Stephy也身穿中式裙褂。令人感到衝擊的是,出嫁在即的Stephy一臉愁容,原本象徵喜慶的紅色缺席,背景也只有線條而沒有顏色,唯有極具香港特色的霓虹燈招牌「金都」在閃閃發亮。
香港社會對婚姻或女性的期待活像這幅圖畫。明明是國際大都會,四處摩天大樓、車水馬龍,現代的進步中卻緊緊包裹著傳統的中的Stephy。
Ps 阿怡電影中的一句:「要香港同性婚姻合法化,仲難過取消異性戀婚姻!」我在電影院中大笑出來,很幽默,但也很難過。
「同你結左婚之後係咪連養龜嘅自由都冇?」
在看電影之前,朋友說有不少人看了之後會不想結婚(笑)。
我覺得電影想描述的並非單純是結婚這件事,而是,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關於「龜」的處理,我覺得頗為有趣。龜在中國文化中象徵長壽、平安,甚至是有福氣的象徵。電影開首便描述張莉芳(鄧麗欣飾)返回金都的路上,看見金魚街某一間店舖中,有一隻四腳朝天的龜,十分可憐。張莉芳不忍,於是就跟老闆說:「你有隻龜反轉左。」怎料老闆以為她想要買龜,就隨意抓了一隻給她(老闆的態度真的很「香港」)。張莉芳反覆說,我不是要買,而且現在手中的這隻也不是剛剛翻倒的那一隻,老闆只淡淡地回應:「呢隻仲好啊。」回到家後,男友殷俊榮Edward(朱栢康飾)說:「你真係叻,成功將佢由一個箱搬去另一個箱。」
龜翻倒了,代表它無法爬行,不能行動。張莉芳當初只是單純想要幫助一隻在困境中的小動物,希望重新給予牠自由行走的權利。但其他人騎劫了她的意願,一心將大眾買龜的意圖加諸她身上。龜在這裡象徵了張莉芳的初心,只是在別人眼中,這個心願似乎並不重要,甚至連最親密的男友也不理解。電影中說明張莉芳和Edward其實有很多尚未磨合的地方,兩人的溝通也出現問題。結婚彷彿是別人的意願,和兩人無關。
結婚在即的兩人並不十分積極,Edward繼續打機,張莉芳卻為和曾經「假結婚」的大陸男人離婚而忙得團團轉。就在一切看似準備就緒時,張莉芳的龜被「放生」,原因是Edward的媽媽覺得風水不合。再一次地,龜無從選擇自己的命運,最後消失在張莉芳的世界裡。
小動物作為人類的寵物,命運的確在主人身上。但是張莉芳呢?她是不是也只能遵從社會的標準,乖乖地進入「人生第二階段」,然後享受婚後美滿的「少奶奶」生活?
電影告訴我們,你的幸福不需要別人來定義。你喜歡穿什麼衣服,養什麼寵物,買一張什麼樣的桌子,什麼時候回覆別人的訊息,這是你自己人生的課題。你只要對得起自己,為你所作的決定負責任,其實並不需要和他人交代。
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更不需要成為誰的樊籠,自由和幸福不是對立面。一樣的生命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有的人選擇和愛人共度一生,安分娶妻生子;有的人喜歡自由闖蕩,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無論是哪一種人生,都會有屬於你的「愛的代價」。只要是你願意的,就是最適合你的。
矢志不渝的不單是你的愛情,還是你的人生。
Ps 鄧麗欣真的好美!
© 本文由作者【Winkl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