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懸殊】一日遊走香港的天與地

Honeybadger05

Honeybadger05

2020年6月7日

Cover image

上星期某天,跟一個中學同學參與了義工服務,到佐敦附近派飯盒給基層,在同一日的傍晚,因工作緣故,到了將軍澳的某高級住宅區,在一日之間,完全看盡了香港貧富懸殊有多嚴重,一個天一個地。 「辛苦唒呀,靚女!」某個渾身是汗水的婆婆跟我們道謝,她穿著殘舊的衣服,緩慢地接過飯盒。

這是我自從中學畢業後,第一個自願參與的義工活動,我們在某橦大廈門外派飯,派了足足一個多小時,那天天氣其實很熱,我本來就是一個容易「燥底」的人,以前的我當刻肯定會擺出一副不滿的嘴臉,但今次我沒有,說「看見老人家的笑容很值得」有點虛偽,但說真的,看見他們因獲得一盒飯、一枝水和一粒橙就已經很滿足的神情,真的很感概,他們雖全都是基層、貧窮的人士,卻比其他階層的人都更懂得知足、容易快樂。

由於飯盒多出了幾盒,我們決定「落區」,送給其他有需要的人士,我們到了街市的後巷,派給了一個清潔工阿姨,她頂著帽子,睡在離坑渠不遠的位置,一臉疲態,我們問了旁邊的攤檔阿姨,才知道那位姨姨一直都睡在那裏,那時已經是大概下午兩點,她還未食早餐,一直工作再睡覺。後來我們走到了公園,派飯給一位睡在涼亭的婆婆,那裡周遭都是蒼蠅,我們談了一會,她已經很久沒有洗澡、換衣服,我們看見她的膝蓋貼了藥布,於是再問她,她說藥布很珍貴,花了一百多才買到,一百多對她來講已是難以負擔的一筆錢,她也是忍不住太痛才去買,說到這裡,我跟另外一個朋友都開始忍不住,眼睛紅紅的,在回去的過程中都一聲不吭,看來她也跟我一樣,需要小小的時間消化剛才看到的畫面。

我算是生於一個還好的家庭,日常的起居飲食基本上根本不成問題,看見那個阿姨連買一盒藥貼都要思前顧後,又沒有家人在身邊,真的感到很心酸。回大廈時,我們經過了一條後巷,義工叔叔停了停,跟我們說眼前的是昔日的黑社會老大,現在只在這後巷定居,與她的手足一起住在臨時搭建的紙皮屋,環境十分惡劣,她骨瘦如柴,更脫了自己上身的衣服,昔日的「江湖大家姐」霸氣盡失,貧窮和衰老,還是逃不過。 也許佐敦並不是香港最貧窮的地區,我看到的更不是香港最惡劣最差的景況,但接下來我到的另一個「世界」,相比之下,簡直是截然不同。

一到達將軍澳,我乘搭了小巴,才可以到那個高級住宅區,我從來未到過那裡,所以在下車那刻也是看到住宅名,才匆忙地下車,我環顧四周,發現那裡是如此漂亮豪華,對著海,位於門口的大閘,有很多私家車進出,也有多名保安員,附近都是一些國際學校,很悠閑乾淨的感覺,人們都在散步遛狗,其中一對應該退休了的夫妻,拖著一隻純白的小狗散步,女的雖然已經一頭白髮,但非常的高貴,手上更戴著一些銀鏈,並不俗氣,頓時我想起了當天中午跟我們聊天的婆婆,她的膝蓋痛楚十分,卻要等到最痛的關頭才決定購買藥貼,對她來說,一百多塊是一筆非常大的費用。 我抬起頭來,再望一下眼前的住宅,雖然我站在離它不遠的地方,感覺卻如此遙不可及,彷彿再怎樣踮腳抬起頭,他們的地位也是在看不到的遠方,再於網上查了查資料,那裏的樓價究竟誰會付得起?為何還有千千戶戶的住客?錢從何來?為何有人晚景淒慘?連普通的100蚊也付不起,瑟縮於街頭某個角落。同時,有人正在享受他們的退休生活,吹著海風,牽著愛犬,穿金戴銀,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明明都是在香港,為何好像處於不同的世界呢?貧富懸殊的問題何時會真的解決?又或者情況只會一直變差?

© 本文由作者【Honeybadger05】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