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教學】攝影師視角:永恆的三角關係

Dr. Leo
2020年5月17日
不是只在感情世界才有三角關係,攝影世界也存在,不過這個三角關係一點都不矛盾,而且需要高度協調,此種關係我們稱呼為「曝光三角」。我在【攝影教學】攝影師視角:擺脫鬆郁矇 提到快門的控制,亦在【攝影教學】攝影師視角:近視望遠鏡介紹過光圈與景深的關係,今次想解釋一下與光圈和快門同等重要的因素:ISO感光度。
慣用自動功能拍攝的朋友可能從沒想過要控制ISO,ISO之所以經常容易被人忽略,可能因為與拍攝效果或技巧沒有太大直接關係,只是光線不足才需要調高感光度,光線夠就用低感光度拍攝。基本理論沒錯,高感光度的好處是,當環境比較暗,光圈不能調得更大,快門不能調更慢時,唯有調高ISO才能把影像拍下來,因此才把這三個因素稱為「曝光三角」。
ISO數值越高,對光的靈敏度越較高,但成像會有較多雜訊,相反,數值越低代表對光的靈敏度越低,不過影像的微粒會較幼細,因為雜訊(也稱噪點或Noise)比較少。拍攝時如何決定是否需要調高ISO,可以考慮以下四點:
剛才也說過,如有充足的光線照射被拍物,可盡量調低ISO。相反,若光線不足,在光圈快門不變下,唯有把ISO調高,以吸納足夠的曝光量。如欲成像細膩,便要了解周圍環境的光線,盡量選擇較低的ISO值。
如光線不足,又不想調高ISO,快門就要調慢,而快門慢於1/30(安全快門),就要使用三腳架。如沒有三腳架,就唯有調高ISO。「曝光三角」不是還有光圈嗎?是的,不過若光線嚴重不足,就算用到大光圈也幫不了多少,而且大光圈有景深問題,即使拍攝風景,也會影響銳利度及顏色(為何會影響顏色?有機會再談)。
假如被拍攝的對象或攝影師自己本身是在移動的狀況中,例如拍攝動物、體育運動,又或者你正坐在移動中的車廂,只要任何一方在移動或雙方都在移動,便需要高速快門才能把影像凝固。快門越快,即曝光量越少,假設光圈已不能再調大,攝影師便需要調高ISO來彌補曝光不足。
雖然三腳架能彌補安全快門的問題,但有時可能不想負重太多,始終再輕的三腳架也有一定重量,尤其是女仕們一般都希望避免背負三腳架出行。不帶三腳架,就唯有接受高ISO帶來的雜訊。但有時攝影師卻刻意營造高雜訊帶來的藝術味道,當拍攝懷舊風或黑白照時,粗糙的顆粒質感會顯得更有氣氛。
認識「曝光三角」後,希望大家可以嘗試從自動模式走進手動模式,和攝影師一樣享受一下真正的攝影樂趣。一張相片其實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不要被自動模式把他們通通被抹煞掉。
© 本文由作者【Dr. Leo】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