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的第二步︰守住自己的財富

克里斯
2020年4月23日
在《理財的第一步︰使自己有財可理》中,我們討論過如何透過檢視與調整收支,以儲蓄財富。當時,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有財可理,只是理財的第一步,並未能使人致富。現在,我們便要踏出第二步,守住自己的財富。大家不要看輕這一步,這一步可以讓我們的財富維持,甚至增加購買力。
守富概念
守富,並不是指當「守財奴」,只知抱著金錢,連有需要時都不肯花錢。守富,是指守住資產的價值。當一個小孩子把一個二元硬幣放進鐵罐內,然後每天都守護著鐵罐,連晚上睡覺時都要把鐵罐抱著,他當然能夠守得著那個硬幣,不讓別人偷去。然而,這個守護二元硬幣的做法,並不能把那個二元硬幣的價值守得住。
還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一包紙巾剛好賣$2,現在我家樓下的雜貨舖已賣$4了!如果我當時把一個二元硬幣放進鐵罐內,今天再把它拿出來,我守住的只是一個硬幣,而不是它購買一包紙巾的價值。守富,真正要做的,就是守著這個二元硬幣的價值,即它的購買力。
如果世上有一包不會過期的紙巾,那麼當年的小朋友,便應該用一個二元硬幣買一包不會過期的紙巾,然後到了今天,再把紙巾賣出,換兩個二元硬幣回來。這樣做,他好像把身家翻了一倍,但它所擁有的財富價值並沒有增加,因為他依舊只有購買一包紙巾的財產。他只是守住了財富的價值。
小孩子這樣做好像沒有意思,他根本沒有增加自己的財產,只是把財富守住。如果這是沒意思的話,那麼甚麼都不做,任由那二元硬幣的購買力下降,不是更沒意思嗎?
話說回來,剛開始時,我們不是說,守住自己的財富,可以讓我們的財富維持,甚至增加購買力嗎?小孩子把紙巾一買一賣後,手上資產的購買力並沒有改變,這不過是「維持購買力」而已,怎樣才能「增加購買力」呢?非常簡單!如果20多年前,紙巾和橡皮擦同樣賣$2,而20多年後的今天,紙巾賣$4、橡皮擦賣$5,20多年前的小孩子應該怎樣做?對!就是在20多年前,用$2買一塊橡皮擦,再在20年後的今天把橡皮擦賣出,換來$5。當他今天用$4買完來一包紙巾後,他還有$1可以用來買其他東西。換言之,小孩子這次的舉動,使價值原本等同於一包紙巾的資產,變成了等同一包紙巾加$1,他做到了「增加購買力」。
通脹時的守富之法
看到上文的不同例子後,大家可能會覺得金錢是會貶值的,所以一直抱著金錢,並不能守富。這個想法並不完全正確,它只說明了最經常出現的情況——通脹。甚麼是通脹?通脹,就是通貨膨脹,指因流通貨幣增加,而導致物價持續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
如果要在通脹時守住自己的財富,我們便不能夠長期手持大量現金。我們不但不要把大量現金放在鐵罐內,而且不宜把大量現金放在儲蓄戶口內。因為,儲蓄戶口的利息不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能追得物價的上升幅度。因此,許多人會買樓、買舖、買車位,年年看著自己持有的樓、舖、車位愈來愈值錢,別人手上的現金愈來愈沒有購買力。
說到這裏,大家都知道,只要把手上的金錢換來會升值的東西,便可以守富,但哪些東西最能升值呢?如果小孩子買了紙巾,會使$2變$4,買了橡皮擦會使$2變$5,那麼我們又應該買甚麼呢?
更重要的,是許多人會跟我說︰「上一篇文章才教我們由『月光族』,變成每月有盈餘,我們哪裏來錢買樓、買舖、買車位?」沒錢買樓,就買上市公司吧!當然我不是真的教大家買下一整家上市公司,只是買下它一點兒的股份,做個小股東。當你埋怨每年人工只加很少,但樓愈來愈貴、出外吃飯也愈來愈貴,覺得地產商、餐飲業賺了你很多錢,那麼你可以考慮一下買一些地產股及餐飲股。當地產商賣的樓愈來愈貴,他們賺到的錢愈來愈多,他們公司的股價不斷上升,而你又持有他們公司的股票,那麼你手上的股票便會升值。你變相借地產商的手,守住自己的財富。
當經濟環境好的時候,人人都願意花錢,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便會多,通貨膨漲的情況便會加劇,物價亦會因而上升。因此,理論上,環境好時,現金會貶值,股票、基金、黃金便會升值。因此,通脹時的守富之法,就是盡量減少持有現金,把金錢投資到能跑贏通脹的投資項目上。
通縮時的守富之法
大家還記得我剛才說話,「金錢是會貶值的。」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嗎?市場上有機會出現通脹,也有機會出現通縮。所謂通縮,就是通貨緊縮,是指因貨幣流通數量縮減,而導致整體物價持續下降,貨幣購買力上升的現象。
如果要在通縮時守住自己的財富,最省時省力的,就是抱著現金,甚麼投資都不做。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甚麼都不做都能維持,甚至增加金錢的購買力?有!試想想,如果經濟轉差,恆生指數天天跌、樓價天天跌、商品天天減價促銷,上星期用$10,000可以買入一手的股票,今天下跌至$9,800便可以買入一手,那麼你願意抱著股票,還是現金?現金在手,物價繼續下降,相對地,現金的購買力便會上升。因此,有些人看到了經濟開始轉差,即使眼看以$10,000,000買來的豪宅已貶值至$9,500,000,還是會忍痛出售,因為他們相信經濟會繼續差下去,再過一段時間,他可以用$8,000,000買回同類型的單位。
在通縮的情況下,除了甚麼都不做之外,還可以做甚麼?借錢給別人,收取利息吧!不!借錢給企業或國家更好。因此,許多人會選擇在經濟轉差時,買入債券及國債。當中的概念,就好像你借了$100,000給美國,要求她3年後才把本金$100,000還給你,但她每年要給你$5,000利息。這些情況並不會因為通縮而導致你虧本。因此,許多人會視國債為避險、低風險的投資項目。除了國債外,債券基金,以及國債ETF,都是不少人在通縮時用作守富的投資工具。
小結
經濟情況不時變動,甚麼時候會出現通脹,甚麼時候會出現通縮,沒有人能百分之百預測得到。投資涉及風險、股票與基金的價格可升可跌,投資者有可能會損失部份以至全本金錢,也是老生常談。因此,我們做任何投資活動都要三思,不要盲目跟隨別人,包括不要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便隨便投資。
說到底,守住自己的財富,只是投資的第二步,目的是要維持,甚至增加財富的購買力。如果為了守富而過份進取,以至損失金錢,便違反了守富的精神了!保得住財富,又如何創造更多財富?那就要踏出理財的第三步了!
© 本文由作者【克里斯】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