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念】每天時間總是不夠用?

Gloria

Gloria

2020年4月21日

Cover image

會不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一年比一年快,一個月比一個月快,一天比一天快?會不會覺得不知不覺長大了卻依然原地踏步?會不會覺得不知道一天的時間到底用在哪裡了?會不會覺得二十四小時總是不夠用,只能熬夜讓每一天的時間多一點?如果我們能好好分配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還會不夠用嗎?

平日一天的活動的時間大概有十七到十八小時,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二點左右,去除了上班的時間,晚上七點後還有四至五小時可以用。休假日的話大概有滿滿的十二小時可以用,預算是十二點起床一直到晚上十二點休息。

其實這樣算下來,能用的時間其實也不少,只是看我們怎麼分配時間,這也不代表要做每一件事都要匆匆忙忙。有效的分配時間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效率作調整,不慌不忙完成很多事。

先把每天要處理的事的優先次序排列出來。把必須要今天之內完成的,排成首先要做的,然後依次排序。再預計在列表上的事項需要多長時間完成,因為每天能用的時間有限,所以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到底怎樣才算是有效的預計所需的時間呢?到底要以什麼來衡量呢?

可以用平日完成該事項的時間作平均的估計。若在辦公室需要半小時完成的,那在家裡就預算大概需要四十五分鐘,因為在家總有很多干擾自己的事,回幾個信息,刷一下手機十幾分鐘就過去了。

如果平常在辦公室也沒有時間觀念的,那就從你決定開始好好分配時間的那天起紀錄下你需要花多長時間去完成,這樣也能協助你回到辦公室工作時的效率。而今天就先給自己一個大概,半小時或一小時。

那如果是從來沒有做過的事,完全不知道需時多久呢?這樣仍然要給自己一個大概的概念。如果必須要當天完成的,建議先把它排序到最先,嘗試在一小時內把它完成。如果耗時比一小時短你就有多餘的時間完成剩下的事。

那如果耗時更長呢,就把餘下熟悉的事項加快速度完成,每樣事情縮短五到十分鐘完成,視乎耗時的長度。當然你也可以不加速,就熬個夜,但這就失去了分配時間的意義了。

分配時間時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換句話說,必須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因為給安排自己過短時間完成一件事會把自己逼得太緊,也會很討厭時間分配給自己拿來的束縛。所以低估自己,每件事多分一點時間給它,這樣在預算的時間內完成的話還會更有成功感。

很多人會覺得分配時間是沒什麼意義的,所謂「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總會有些突然的狀況影響你一天的安排。但是分配時間是一個觀念,概念,是潛移默化的,習慣了給自己的生活安排好時間自然再多的變化也能從變化中作調整。當知道自己每做一件事需時多久後,自然就會在各個事項中做調整,能更有效率。

時間分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不要讓自己每天時間都白白的浪費掉,沒完成的事情卻擱一堆。對自己的生活負上責任,好好安排一天怎麼過,時間自然就不會不夠用了。

© 本文由作者【Gloria】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