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遊】連接神與人的經幡

米米

米米

2020年4月13日

Cover image

西藏的宗教色彩濃厚,有著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轉神山、拜神湖、放置瑪尼堆、懸掛五彩經幡等。每一事,亦有其故事和意義。

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在旅途中隨處可見經幡;凡飄經幡處,必有神山或聖湖。路過有靈氣的地方,都會看到色彩斑斕的五彩經幡。之所以被稱為經幡,是因為這些旗幟上印有滿滿的佛經,原意是讓眾生見聞、讀誦、思惟、塵觸,而獲得利益。

而在信奉藏傳佛教的人眼中,經幡是一種在現實世界,與神靈世界溝通的途徑。當經幡隨風飄動一下,就相當於誦經一次,隨風寄託著人們的心意。長久下來,不停向神明傳遞世人的願望,祈求神明保佑。在西藏,懸掛經幡已是千百年來的宗教習俗,存在著自身的修行與利益眾生的功德。掛於山中,代表為山上動物超渡;掛於河邊,代表為河中的魚超渡;每當有風一吹,就能積一次功德。所以哪裡有經幡,那裡便有著人們的善良和吉祥。

經幡一串展開有五面幡布,每面分別為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分別象徵五種自然現象:天空、雲朵、火焰、川河和土地。上面有六字真言等經咒。仔細觀察會發現印有佛像神馬的圖案,你會看到一匹駿馬背著中間的許願寶石,象徵着速度。頂部是太陽和月亮,四個角落分別有龍,鷹,虎,獅等四種動物。這四獸亦有著自己的代表意義。龍生活於水,象徵着水;鷹在天空飛翔,雙角能夠發出火焰,所以是象徵火;老虎生於森林,代表着世間的木和風;獅子居住於山,代表黃土。這些代表之物,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向上天表達美好的願景。

任由風吹雨打,任由春夏秋冬交替,任由外面的世界經歷多少改變,經幡依舊佇立在草原上、在山上,見證著藏人的虔誠,是一種那麼純潔原始的信仰。千年習俗,保存至今,並沒絲毫減卻,仍然寄託著藏人的心願。

 

© 本文由作者【米米】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