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教學】攝影師視角:變形的樂趣

Dr. Leo

Dr. Leo

2020年4月11日

Cover image

上一篇分享過長焦鏡的運用,今次相反介紹一下廣角鏡。近年推出的手機不少都標榜多鏡頭,當中大部分鏡頭都是不同焦距的廣角鏡,目的是能夠在不同情況下捕捉更廣闊的視野,尤其在有限空間下拍大合照時,擁有廣角鏡便成為優勢。

怎樣定義廣角鏡、標準鏡和長焦鏡呢?

以下數字讓大家多一點概念,以全片幅相機鏡頭解釋常見的焦點距離與視角的關係:

 焦點距離10mm→視角130度

 焦點距離16mm→視角107度

 焦點距離20mm→視角94度

 焦點距離24mm→視角84度

 焦點距離28mm→視角75度

 焦點距離35mm→視角63度

 焦點距離50mm→視角47度

 焦點距離75mm→視角32度

 焦點距離80mm→視角30度

 焦點距離90mm→視角27度

 焦點距離100mm→視角24度

 焦點距離105mm→視角23度

 焦點距離125mm→視角20度

 焦點距離150mm→視角16度

 焦點距離180mm→視角14度

 焦點距離200mm→視角12度

 焦點距離210mm→視角12度

 焦點距離250mm→視角10度

 焦點距離300mm→視角8度

一般人眼的視角大概47度,所以50mm 是「標準鏡頭」,而35mm 或以下的焦距已可稱為「廣角鏡」,當達到18mm 以下焦距的鏡頭可稱為「超廣角鏡」,而「魚眼鏡」的視角更可達到180度。

之所以大部份手機的鏡頭都採用廣角鏡,當然有其優點,你可能覺得不就是拍寬一點、拍多一點景物,對!這是最基本的用法,但其實廣角鏡下拍出來的照片是很有個性的。

廣角鏡有誇張拉長的效果,因為它有扭曲的特性,相片邊緣的景物會被拉長,這特性是一把雙刃刀,可以是好處,也可以是壞處,善用的話可以發揮出戲劇性的誇張效果,不當使用的話會把景物變得畸形扭曲,一切由你主宰。

應該不少朋友都試過拍出來的照片出現「鬆郁矇」的情況,影像模糊的其中一個常見原因是手震,要解決手震問題就要了解「安全快門」,不過今次先不詳談什麼是安全快門,簡單地說焦距越短,鏡頭對震動的敏感度越底,即是用廣角鏡比長焦鏡容易拍得清晰,因此手機通常配備廣角鏡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為了方便不擅長攝影的一般人也能拍到清晰照片而設計。

綜合以上特性,你會發現廣角鏡除了有利於在狹窄空間下拍大合照外,其實非常適合拍攝風景,它不但能讓更多景物收納於照片外,更可以利用鏡頭扭曲的特性,讓建築物等景物顯得更宏偉壯觀。扭曲變形的特性也可用於拍攝人像,當然要避免把人物放在照片邊緣,造成面容扭曲或「麒麟臂」等怪現象,但可把人像的手腳稍為放在照片的邊緣,這反而能使人像變得更修長。

還記得一直提到手機大部分都使用廣角鏡嗎?懂得好好運用,要拍出長腿美女零難度。

© 本文由作者【Dr. Leo】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