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自己那回事 : 滑翔傘 vs 跳傘
很多人會說「咪搞我」,至少...我的家人朋友是這樣。挑戰過自己一次,你就會「心思思」想挑戰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
上回提及過我到紐西蘭過了一個月,難得到這個屬於極限運動的國家,怎麼會不玩呢?
一個人走到hostel旁的類似旅行社的物體,坐下就開口問一句” Can I book skydiving here?”
“Of course! Which day?”
“Tomorrow.”
就是簡簡單單幾個字我就走上玩極限運動的一份子。說實在,我一直想跳傘想了很久,事源是聽到我很喜歡的某功夫女星要拍一場從16樓跳下來的戲,我就萌生了一個念頭:我要同佢一樣咁勁!就是這樣,我「膽粗粗」一個人走到Sky Tower等車載我到飛機場。
車上只有我、一個從夏威夷來的華人、一個德國女孩,那個女孩緊張得說不出話來,握住媽媽的手,那個夏威夷人不停跟我聊天,問我來了紐西蘭多久什麼的,來消磨時間。
40分鐘後,我們終於到達飛機場,天朗氣清,小型飛機就在我面前。雖然想玩很久,但是玩之前都要聽下安全規則,始終安全第一。之後在WhatsApp交代一下,就蹦蹦跳跳去找教練穿上裝備。
一切準備就緒後,一種力量從我身體裡湧出來。一直渴望在天上飛,現在跟這夢想差一步,還有20分鐘(先飛20分鐘到指定高度)就可以達到,頓時變成「熱血青年」。到我跳的時候,我坐在邊緣,看着一片藍天,等不及要大喊一聲Go!
掉下去(注意不是跳下去)的一刻,我整個人翻轉,看到的是飛機底,速度快到根本不覺得是正在掉下去,除了風把我的臉頰吹上去,我知道我是掉下去之外,基本上感覺是躺在天上。我知道這樣形容很奇怪,但確實是這樣,直到開降落傘之前都不覺得是掉下去。開了降落傘後,靜心看看四周的景色,一切都印在腦海中,拍照都show不到當時的美。
在空中飛的快感,不是筆墨可以形容,所以剛過去的聖誕,我「心思思」再飛了。
你們都知道花蓮是一個鄉下地方,沒什麼高樓大廈,四處都綠油油,在這綠油油的地方,有一個位置飛出去後,右面是太平洋,左面是一座座山。不要誤會,絕對不是花蓮機場!是另一個從山上起飛的「機場」。
兩個月前在網上找花蓮有什麼玩意,竟然給我發現有滑翔傘。正所謂人一世,物一世,什麼都要試,既然跳傘讓我「死過一次」,那今次我自己起飛,從山上飛下去。
我身上的裝備就只有一個類似背包的物體,是一個過大的背包,整個沉到我大腿上。教練走過來稍為向我說明一下怎樣起飛,扣幾個安全扣,我就ok,準備出發。
「跑!」
就是一個字 - 跑,不停向前跑,本來跑不動的,因為風的阻力,還給它向後拖。大概3秒後就越跑越順,正式起飛。
原來我身上的「背包」是我的空中坐墊,基本上我是坐在空中欣賞花蓮的景色,配上藍天白雲,風景絕了。不要以為只看風景,在空中也玩了一個花式大鞦韆。教練要我拿住motion camera,他就控制滑翔傘大角度轉圈,風的力量把我手上的motion camera甩掉,那就是我唯一一個怯的moment。
「錄影機掛在你身上,沒事。」那還好,要不然我賠不了那麼貴的camera。
對於好多人來說,我沒有「甩皮甩骨」算好,或者說:「嚇到我個心離一離。」亦有很多人只說不做,曾經把「好想玩」當成口頭禪,但是從來沒有實踐過。在一個moment想玩就要去玩,過了就等,等到年紀大了,膽子都沒,豈不是變成遺憾嗎?
對我來說,這兩次的經驗是用來認識自己,一直以為自己畏高,可是我竟然在空中找到安全感,那種安全感不是陸地可以給我。
要是一定要我選一個活動,我會聆聽自己內心,配合自己心情,再選一個再玩吧。如果你要從這兩個極限運動選一項,你會選什麼呢?
© 本文由作者【星塵】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