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旅人故事二】她們需要一個名字

Sophia Cheng

Sophia Cheng

2019年12月7日

Cover image

我提早三天便來到尼泊爾。趁義工項目還未開始,我想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走走,一來是好奇心,二來是想熱熱身,始終這個地方對我來說,太神秘了,我需要時間識應。

我是多麼的幸運,到步之時剛好是9 月上旬,碰正尼泊爾每年一度的Teej - the Festival of Women。還記得那天的加德滿都到處都是盛裝打扮的女子,她們穿著華美的紗麗、戴上亮麗的珠寶首飾,在街上唱歌跳舞,熱鬧程度大概就像香港的新年花市,但不同的是多了一份十分濃厚的宗教氣氛和傳統習俗的味道。在尼泊爾的第一天,我獨自遊盪到杜巴兒廣場,婦女們一邊忙著各種各樣的祈福儀式,一邊載歌載舞,充滿活力,這就是尼泊爾給我的第一印象。

後來做了一些資料搜集,才知道Teej 是「雪山女神」帕爾瓦蒂(Parvati) 的節日,是印度教婦女最重要的節日。傳說中,濕婆神的岳父達剎(Daksha)一直反對他與薩蒂(Sati)的婚姻,經常被受羞辱,而薩蒂也為此與父親不快。在一次爭執後,薩蒂憤而投火、自焚身亡。傷心的濕婆神抱著薩蒂的焦黑遺體,在世間流浪了7年,直到毗濕奴將薩蒂的屍骨切割成108 塊並散落各處,心痛絕望的濕婆神於是隱居喜馬拉雅山修行,一去就是一萬年。這時候薩蒂已轉世為喜馬拉雅之女帕爾瓦蒂(Parvati),前世姻緣讓她仍然深深愛戀著濕婆神,一直希望再續前緣再次成為他的妻子,為了接近他,帕爾瓦蒂願意跟隨他苦行三千年。有一天,一位婆羅門祭司在帕爾瓦蒂面前批評濕婆神,她為了維護愛人,終是公然反駁祭司。此時,這位祭司突然消失,變成了濕婆神,原來濕婆神是為了考驗她,化身成祭司。經過多次的考驗,濕婆神確認了帕爾瓦蒂的堅定意志,於是接受她為妻。

Teej 就是為了慶祝這一天而誕生的節日。「Teej」的本意是「第3 天」,在尼泊爾Bhadra 月滿月後的第3天,就是節慶之時。這三天,整個城市變了紅色、金色、綠色,婦女們都穿上了絢麗的傳統服裝,臉上化著彩妝,走到街上唱歌跳舞,可以用壯觀來形容。在帕蘇帕提拿神廟(Pashupatinath),已婚的婦女忙著在各個廟宇裡為丈夫、兒子跪拜祈福,就像要完成一個又一個的check point,未婚的少女則祈求神明保佑,希望找到如意郎君。

可能我是女性的關係,她們對我特別熱情,更主動地與我合照。我找了一個位置坐下,想好好地觀察眼前的景象,感受一下特別的氣氛。在我旁邊有幾個年輕婦女,好奇心驅使我向她們打了個招呼,起初我擔心語言不通所以我只是簡單的微笑回頭,想不到她們用了一句簡單的英文「hello sister where are you from?」與我展開對話,那一刻我非常興奮,因為我能夠認識她們,更貼地的認識這個地方,我相信這樣實地的「考察」,能讓我認識到一些旅遊書上沒有告訴我們事。

談話中,她們多次強調今天對她們來說是一個多麼重要的節日,她們對於能夠在Teej 這三天齋戒沐浴,為自己的丈夫、兒子誠心祈求身體健康、出入平安,感到滿足和安心。看她們高興的樣子,我想這就是尼泊爾婦女畢生追求的幸福。

一個下午的閒談中,我發現她們沒有提及過自己,所有,都是為了丈夫和家庭,哪管這是屬於她們的節日。

在尼泊爾,女性的地位極低。歷史上,印度教曾有寡婦殉葬的習俗。當丈夫過世後,活著的女人與丈夫的遺體一同被火葬,這種習俗就稱Sati。不過,印度政府已於1987 年立法禁止Sati。後來在義工組織中得知,原來在尼泊爾仍有很多女性甚至沒有名字。沒有姓,也沒有名。她們會被稱為「他的女兒」、「他的妻子」,女人生了孩子,就被稱為his/her mother - 孩子的媽媽。

作為一個女性,我覺得很震撼。

走過人群,她們都叫我sister,向我笑,頭微微一傾,然後說一句溫柔的Namaste。我以雙手合十加以笑容回禮。她們愛拍照,愛笑,愛唱歌。我希望有一天,每天都是婦女節,並且她們是節日的真正主角。

我想,至少,最少,她們需要一個名字。

© 本文由作者【Sophia Che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