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林:從暴力陰影到希望塗鴉的城市——13區的重生之旅
Miss Zeroing
2025年10月29日
當飛機掠過安地斯山脈的薄霧,陽光在山谷間鋪開,麥德林——這座曾經被恐懼籠罩的城市——靜靜地躺在翠綠之中。它被稱作「永恆的春城」,氣候溫和,鮮花常開,彷彿生來就帶著治癒的氣息。然而,在這溫柔的光影背後,隱藏著哥倫比亞人最痛苦的記憶:這裡曾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城市之一,是毒梟帕布羅.艾斯科瓦爾的帝國,是槍聲與爆炸交織的夢魘。
而今天,我要去的地方,正是那片曾經讓人談之色變的山坡——第13區(Comuna 13)。它的故事,像極了麥德林本身:從暴力的深淵中,一步步爬上希望的高地。
那天,我從市中心最熱鬧的遊樂區 Parque Lleras 出發。午後的陽光灑在街頭,音樂從咖啡館裡溢出,人們坐在露天桌邊談笑。誰能想到,這座如今充滿浪漫與活力的城市,在幾十年前幾乎被毒品與戰爭撕裂?
我打開 Uber 軟體,叫了一輛車前往 13 區。幾分鐘後,一輛紅色小車停在路邊,司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反戴著棒球帽,一臉陽光的笑容。他用不太標準的英文熱情地和我聊天,問我來自哪裡,又給我推薦他喜歡的西語歌手。
他告訴我,他其實不是麥德林人,而是從波哥大搬來的。「Bogotá is too cold,」他說,「people there are busy, always rushing. But here, people smile. The city feels alive.」
那種真誠的口氣讓我印象深刻——一個哥倫比亞年輕人離開首都,來到曾經名聲最壞的城市,只因為這裡更有「生活」的氣息。
「你知道 J Balvin 嗎?他是我們麥德林的驕傲!」他說著,就播放了《Mi Gente》。車裡瞬間充滿節奏感的鼓點,整輛車都跟著晃動起來。
他興致勃勃地問我:「那你推薦我一首中文歌吧!」
我想了想,打開手機放了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前奏一響,那股讓人無法靜止的旋律讓他立刻拍起方向盤打節拍,笑得合不攏嘴:「This is crazy! I like it!」
於是我們一路交換著歌曲——他放了拉丁節奏濃烈的《Provenza》,我回敬周杰倫的《晴天》。最後我們都放了那首全世界都能嗨起來的《Pepas》,兩個人在不同語言中一起合著節拍。那一刻,音樂成了最直接的語言,而車窗外掠過的麥德林街景,像一首在跳動的旋律。
二十多分鐘後,車子停在 13 區的山腳。司機轉身對我笑著說:「Enjoy it, amigo. You will love my city.」我目送他離開,腳下的土地曾經佈滿恐懼,如今卻在陽光下閃著色彩。
沿著山坡往上走,街道的兩側牆壁幾乎被塗鴉覆蓋:巨大的色塊、奔放的線條、鮮豔的橙、藍、紫、綠交織成視覺的盛宴。這裡的每一面牆,都是社區的記憶。
我看見一幅母親擁抱孩子的壁畫,背景是燃燒的城市;另一面牆上,白鴿從槍口中飛出,象徵和平的重生;還有那句不斷出現的標語——「Resiste, pero sonríe.」(堅持,但要微笑。)
那是 13 區居民共同的信仰:無論多艱難,都要繼續生活下去。
我搭乘那條著名的露天自動扶梯向上。六段橙色扶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把原本難以攀登的陡坡分成輕鬆的台階。這是全球第一個建在貧民區山坡上的自動扶梯系統,它不僅讓居民上下山方便,也象徵著希望——一種從底層通向城市中心的希望。
孩子們在扶梯旁玩耍,老人坐在陰涼處微笑。有人在牆角彈吉他唱歌,遊客拿著相機拍下每一個角落。曾經連警察都不敢踏入的「暴力 13 區」,如今成了麥德林最受歡迎的打卡地。
然而,13 區的重生並非奇蹟,而是痛苦之後的自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是毒販與游擊隊的戰場。2002 年,政府發動了「奧里翁行動」(Operación Orión),用武力清剿武裝勢力。那場行動讓許多家庭支離破碎,恐懼在山谷中久久回盪。
但人們沒有選擇逃離,而是選擇改變。2004 年起,麥德林政府推行「社會城市化」(Urbanismo Social)計畫:他們為貧民區修建學校、圖書館、纜車、社區中心,用教育與公共空間取代暴力。年輕人重新拿起畫筆,用塗鴉記錄歷史,用音樂和舞蹈表達自我。
藝術成了這座城市新的語言,也成了療癒的方式。
麥德林因此從「世界最危險城市」變成《時代週刊》評選的「全球最具創新力城市」。改變它的,不是金錢與科技,而是那種在廢墟中也要種花的決心。
我走到 13 區的最高處,俯瞰整座城市。山谷間的房屋像積木一樣鋪展開來,風吹過,帶著咖啡香與笑聲。幾個小孩在廣場上跳舞,他們的動作利落有力,臉上閃著陽光。看著他們,我忽然明白:這片土地之所以動人,不僅因為它戰勝了暴力,更因為它選擇了溫柔。
那一刻,我站在那裡,突然有一種奇怪的衝動——
那是我旅行了十多個國家之後,第一次有了想要在一個地方定居的念頭。
或許不是因為這裡更富足,而是因為它真誠。人們的笑容沒有掩飾,街頭的音樂沒有偽裝,連那斑駁的牆壁都在用色彩告訴你:生活本就該這樣——破碎,卻依然熱烈。
回程的路上,我再次打了一輛 Uber。車上又放起了那首熟悉的《Pepas》,司機隨著節奏輕輕搖頭,我也忍不住笑了。街燈亮起,麥德林的夜色像一幅被音樂點亮的畫。
我忽然想到白天牆上那句標語:
「堅持,但要微笑。」
那不僅是 13 區的精神,更像整座城市的靈魂。
麥德林,這座曾經讓世界恐懼的城市,如今用最明亮的色彩告訴我們:
傷口可以成為畫布,陰影之下依然能開出希望之花。
© 本文由作者【Miss Zeroing】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