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KER小丑.影評】別再將悲劇人物英雄化 我們都不是小丑

Charlene
2019年10月25日
《小丑 Joker》上映的日子是《蒙面法》實施後的第3日,在現今香港的政治環境底下,很多人都會有感在電影當中找到共鳴。大家甚至會將香港比喻為葛咸城(Goham City),將自已比作為小丑。無容置疑,香港的混亂程度和DC世界中的葛咸城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樣是有著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官員貪污腐敗,人們終日生活在惶恐不安之中。然而,筆者絕不同意將一眾香港人作喻為小丑的說法,小丑的人生悲劇是由葛咸城所構成,但是小丑事實上不應是葛咸城的英雄。
《小丑 Joker》講述的是一個反派成魔的心路歷程,活生生的將社會殘酷冷漠的一面揭露出來。葛咸城的社會問題並不只於上層的權貴對下層的欺壓,而是每個人都有份參與構成的。電影將每個人自以為無關緊要、明哲保身的態度放大,反映出他們其實是無形間造就了一個反派的出現。葛咸城中的基層社會混亂不已,人們大多對身邊發生的事莫不關心。在電影的開頭,小丑(本名Arthur Fleck)被童黨搶去工作用的廣告牌時,即使他不斷高呼著「把他們攔下來」,那些路人們還是直行直過。小丑的同事在得知其被欺負的事後,給予了他手槍以讓他保護自已,這看似是對小丑的關心。然而,當小丑在兒童院表演時把手槍掉了出來後;他卻對老闆說手槍是小丑向他買的,更甚的是其後偽善的登門拜訪。由是觀之,小丑不只受著資本家階級的壓迫,同時亦受著身邊的基層人物欺壓和無視。
另一方面,實現理想自我的失敗將小丑徹底推向了崩壞。因為母親的源故,小丑一直以為自己是天生有著「將歡樂帶給別人」的使命,立志要成為一個喜劇演員。小丑天生有著會令其無法控制大笑的疾病,令他無法流利地將自己想好的笑話表達出來。但是事實上小丑亦根本沒有當喜劇演員的天分,無論他如何努力去觀摩他人的表演,他的笑點仍是異於常人。基於深信自己有著天生使命的信念,小丑在不斷經歷嘲笑和揶揄之下仿堅持夢想。直到小丑得知自已的身世後,他長久之來的信念即時瓦解,導致了「小丑」的重生。
小丑在整部電影直接殺害的人共有5名,作案的動機均是源於自身的私怨。第一次在地下鐵車廂中槍殺3名華爾街精英,導致葛咸城發起了一場暴動。小丑被視為了窮人英雄的象徵,殺害華爾街精英的行為則被解讀成為下層對上層的反抗,是針對著貧富懸殊問題的。事實上,小丑的作案動機只是源於3名華爾街精英欺凌他的行為,背後全無對社會制度問題的反抗意味。其後小丑槍殺同事和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動機亦是源於二人對他的傷害,可見小丑犯罪的目的純粹只是為著個人利益而已,崇拜小丑的一眾信徒在某程度上亦只是被其利用而已。小丑絕對是由病 態社會所反觀香港,一眾香港人起初上街的目的是為著整個香港的集體利益,出發點已經和小丑的動機有異。再者,小丑為了目的會不擇手段,如為了避過警察的追捕而連累無辜的生命,做法和具有原則的香港人背道而馳。另一方面,小丑的信徒的行為是無差別地想破壞整個社會,帶來的只有破壞並沒建設。
© 本文由作者【Charlene】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