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海來一場浪漫的「騎」遇記,感受別樣的生活方式!

little taily 小尾巴
2025年9月26日
上海「騎」遇記
上海從來不缺生活方式。
這是我來到上海一個月後的發現。
騎自行車旅行(Cityride)似乎是上海常見的一種旅行方式,我總能看到黃色、綠色、藍色的自行車穿梭在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上。於是,我也掃了一部黃色的自行車,騎著我的「小黃」尋找隱藏在上海城市裡的人間煙火。
「海之居」
剛剛過去的週末,我騎著「小黃」進入南昌路,其道路靠近上海的城市心臟地帶,同時還和上海的淮海南路、茂名南路相交,這裡的建築式樣繁多,而且隨處可見歷史,隨處可見故事。行道旁的梧桐樹剛好遮住了正午的太陽,只剩微光灑下和蟬的叫聲,這裡有著老上海的優雅,相比我所暫住的靜安區更顯得寧靜。
我曾讀過陳丹燕作家的《上海弄堂》,書中提到「要是一個人到了上海而沒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應該要覺得很遺憾。」為此,我便騎著自行車去了淮海坊的里弄,也可稱之為弄堂,這是上海特色的居民形式,也是老上海的象徵。出入淮海坊有兩個,一個在淮海中路,一個在茂名南路、南昌路路口,房子主要是三層清水紅磚建築,每幢房子都有整齊的雙坡頂屋面,屋面上安裝有統一式樣的小煙囪,風格上是仿法國式住宅建造,佈局規整且里弄呈行列式佈局,是聯排式住宅結構,這在我所看見的上海裡弄住宅中是少見的。
上海人的夏日儀式感
倘若繼續沿路騎行,那一排的紅磚老洋房中還雜夾著新式店鋪,有服裝店、咖啡店、連鎖餐廳等等,同時也有學校。當時,我找了個舒適的路邊停靠下來,偶然看到那些老洋房仍有人出入著,居民的面貌大多是生活了數十年的老上海人,只見她用腋下夾著張板凳走進老洋房旁邊的巷弄里,找了個遮蔭處坐下,右手扇著蒲扇,左手拿著紅白相間包裝的光明牌冰棒,似乎很享受著夏天的到來。
除了光明牌鹽水冰棒,屬於上海人的夏天就得要嘗下上海的「風扇冷面」。那天我走進了一間名叫「豐裕」的老牌上海小吃店,它開在瑞金二路41號(近南昌路),店內的「風扇冷面」是招牌,其名字由來是因為烹飪的過程中需用電風扇一邊吹著,一邊不斷地抖松麵條,讓麵條也「乘風涼」,一刻鐘後便油亮松爽。那裡的老闆娘告訴我:「一季一會的冷面,是上海夏天的儀式感,儂曉得伐?」那句雜夾著上海方言的普通話似乎讓這碗冷面顯得更為地道。
如果可以,我想再去一次上海,再次感受這座城市的人文氣息,好陶醉在「上海灘」。
© 本文由作者【little taily 小尾巴】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