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讀者的情書:半宅職薯的七年成長

半宅職薯

半宅職薯

2025年9月20日

Cover image

時間回到 2018 年,那時候的「半宅職薯」,還只是一個在自己社交媒體耕耘,分享職場想法的素人。在一個厚著面皮積極爭取機會的情況下,我認識了《香港01》的編輯,就此,我登上了這個主流媒體,一個對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殿堂。

 

在我執筆為《香港01》撰寫稿件的今天,時間剛好是我當日戰戰兢兢交稿的七年。這七年,世界變了,職場文化也變了。我公司由幾個人變成十幾人,兩個女兒已經由小女孩變成少女。而我自己,也隨著每一篇交付的稿件,經歷了一場漫長而深刻的蛻變。

 

今次這篇文章,是寫給在過去一直支持、質疑、甚至批評我的讀者,也是寫給七年來的自己。這是一封回顧,一場反思,也是一封遲來的情書,給那個在這七年之間經歷過犯錯、掙扎,但始終沒有放棄思考與成長的不完美自己。

 

對於實戰操作的執著

今天翻看我最初在《香港01》的稿件,我看到一種對於職場不平事的憤怒,也看得出我以事業功利為核心的思想。

 

事實上,對於當時由職場小薯,經歷多年後剛剛爬至一間小企老細的我,「生存」就是我唯一的課題。不懂得溝通、不懂得看人眉頭眼額、不懂得向上向下管理,你就很快會被淘汰。這是我當時的價值觀。

 

在這種「不懂生存便會死亡」的深刻焦慮之下,我在這個專欄中提供了大量能夠讓讀者立即實戰應用的職場工具,認為只要擁有這些工具,便能夠幫助大家在職場的博弈之中安然無恙。

 

現在回想,當時的「半宅職薯」更近似一個幾乎無個人感情的戰術師:我提供上位技巧,管理工具,博弈思維等的操作手冊,卻鮮有觸及這些表像背後的感性和情緒,一切彷彿就這麼機械性。這是我的強項,也是我的盲點。

 

埋身的生存威脅

真正的思想轉捩點,在於後來經濟下滑,公司盈利出現危機的實際生存威脅。

 

我雖然在打工生涯管理過幾十人的團隊,但那時候的狀況是,公司已經有非常完善的制度可供依從,我只是一個執行者。

 

但當我創業,公司由幾個人變成十幾人,我便需要學習建立制度,建立一個融合各位開國功臣都認同的價值觀,人性化,卻又須確切遵從的制度。那時剛巧遇上疫情來襲,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處於一種極速轉變又看不清將來的狀態。這對於當時的我,確實是一個巨大挑戰。

 

而更大的挑戰,是我卻要在主流媒體的專欄下扮演專家角色。那種剛剛還為公司前程焦慮,在現實經濟環境下顯得蒼白無力,三分鐘之後又要執筆以自信筆跡提供職場工具的我,心理負荷其實非常巨大。

 

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稱職的所謂職場專家。

 

在我的太太啟蒙之下,我明白到需要與時並進,站在年輕的一代角度思考。以成功者姿態去教導後輩同事,遠不及一場雙向的交流;為問題提供答案,遠不及提出問題,和不同世代的同事及讀者一起思考。

 

然後我領悟得到:真正的領導力,並不單單是發施號令的能力,更包括願意理解、接納人性的複雜性以及明白自己的脆弱。

 

自我接納與整合

我曾經以為,當一個職場專欄作家,須要是一個萬事通曉,無所不能的成功人士,而我更因為這種誤解而刻意裝作自己很成功。

 

但今天的我終於理解到,表現得很成功,以及為自己過去多年所走的另類路徑卻成功生存而感到自豪,內心深處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的不接納:一種以「自豪」為偽裝的「不接納」。

 

對於自認為的缺憾不接納,等於邀請別人去攻擊自己。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些即使在剝開職位、金錢、學歷、聲譽層層面紗之後,光著身子仍然處之泰然的人。而說實在,用外在成就去量度自己,實在愚不可及。

 

於是,我嘗試提出問題,提出反思。我再也不為自己能夠解答職場問題而覺得自己是專家,因為對於每一位讀者來說,這些解答只是提供了一個最基礎的思考切入點。

 

我現在真正希望的是,能夠觀察出大家都感受得到,卻又在腦海中組織不到的香港特有職場文化,以及人事權力流動角力,再把它組織梳理放上桌面一起反思。

 

管理風格的轉變

上述心態上的轉變,也在在影響我的管理風格。我在學習不再因為能夠為公司制定政策,解決下屬問題而感到驕傲,相反,這是一種另類的失敗。

 

真正的成功管理,在於培育後起之秀,擔上大旗,讓他們獨當一面。而我呢?卻應該退到最後方,讓自己放空、接觸不同事物的不同面向、換位思考,然後提出一些疑問,一些觀察,提點已擔正大旗的後輩。

 

看得遠,才能走得遠

一個成功的知識型企業,基礎不是嚴密的管控,而是深度的信任;一個帶領高知識水平下屬的領導者,不是忙於站在高位發施號令,而是應該融入於社群當中觀察體驗,然後代入不同身份角度提出問題。

 

感謝,然後暫且休整

走筆至此,我想感謝《香港01》和每一位讀者,提供一個平台讓我和大家分享想法,互相學習,也讓我與社會的不同界別接觸,共同成長。

 

「半宅職薯」是一個筆名,也是一個符號。「半宅」代表的是在精神與物質上都有追求,也需要獨處空間;「職薯」代表由小薯做起,追求職涯及個人成長的傻勁。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但我確信在商業世界有永遠的朋友。此刻我在《香港01》按下暫停鍵,並不是一個終結,而是一個中場休息。這七年,我最大的學習就是「接納與改變」: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職場的荒謬;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自己對職場和他人的看法。這說到底,就是對職場每一位人士的心理解放。

原文刊於 香港01  )

By

半宅職薯 

© 本文由作者【半宅職薯】創作刊登,原文刊登於半宅職薯研習所,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