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禪師的生活智慧 ——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

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
2025年9月20日
你會對甚麼在意?對工作成就?學業成績?人際關係?社會地位?心靈健康?你執着於每件事的結果嗎?
每個人總會有一些在意的事情,例如,別人的意見、眼光⋯⋯
最近,我讀了一本充滿智慧的書—— 《你可以習慣不在意》。不得不說,這和平常的雞湯型的書籍不一樣。我以為這本以「禪」為主題的書,是述說道學之書,或是推廣一些古老陳舊的觀念。讀畢之後,才發現原來各種禪修思想,儘管已是上幾百甚至千多年前的禪家道理,也可套用於AI世代的今天,並運用於廿一世紀的日常生活中。
作者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既是一名庭園設計師,也是一位禪師,是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更曾被日本版《News Week》雜誌選為「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人」。作者的禪修經驗,融為生活智慧,寫下不少作品,如《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你所煩惱的事,有九成都不會發生》等,都在引導讀者放下執着,迎接自在人生。
在意成功 不如雙贏
你會在意自己的成功、利益嗎?
我們常說理想的局面就是「雙贏」(「win-win」),大家也有所得,皆大歡喜。原來,本質上也是來自禪語。我們今天常常用到的,在工作上或人際關係上的各種正面思維,也可能源於禪的概念。例如,「雙贏」、「利他」的思想也同樣源於禪。
「凡事在考慮自己的利益之前,先考慮他人的利益,最終將有利於自己。」
「整天想着自己的人,內心就失去餘裕。」
「整天想着自己的得失,心靈就無法安寧。」
利己主義者不僅得不到別人的支持,更讓自己心靈無法安靜,得不到安寧。
曾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埋頭專注自己的得失,渴望成功,比人優秀,漸漸地便成為利己主義者。遇上不同事件,我總會不期然想著得失、計較是否對己有所幫助。當時,我每天在工作上或人際上反而變得戰戰兢兢、忐忑不安,因為深怕一旦走錯一步,便會失去成功的機會。
後來,朋友提醒我不要過分專注自己的成績,也要放眼整個團隊的利益。於是,我開始將目光由自己移向團隊,不再獨自埋頭苦幹,也兼顧大家是否有所得。慢慢地,改變來了,我的職場人際關係好轉過來,而且我也因為不是獨贏。而是得到雙倍的快樂!那不正好驗證了襌家所說的雙贏、利他!
除了「利他」、「雙贏」讓我有深刻體會外,書中很多篇章也令我深有共鳴,其中「早起15分鐘」便是我看畢這本書後而開始實行的。
在意時間 不如早起
「早起十五分鐘,改變一天的充實度」
作者每天清晨四時半起床,並已將這習慣維持了近半個世紀,在他還是當修行僧的年代,他更會於清晨四時便起來坐禪。現在,他已不再當修行僧,便會利用晨間時間寫作或思考庭設計。
以往,我通常會在床上賴著至最後一分鐘才起來,卻每每如急驚風般「衝、衝、衝」,上學、上班來個沒命狂奔,好不辛苦。現在,我決定每天早起十五至二十分鐘,讓自己「心有餘裕」,心情輕鬆點之餘,還可以讀上幾頁書,好好化妝後才出門口。
作者將這特別的十五分鐘,稱為「無心」時間,可以腦袋放空看天空、好好喝杯咖啡或茶、去附近散步、做伸展操或坐禪。而我,通常會閱讀或寫未來日記。那「多出來的」十五分鐘真不錯呢!
充滿智慧的生活指南
枡野俊明在書中也提供了其他值得參考的生活指南:
「不是只有重要的工作、賺錢的工作必須認真做好,而是眼前的工作就是緣份,是需要努力做好的工作。」
「使用愛語——關心對方,慈愛對方所說的話。」
「放下執着,展開簡單生活——運用『轉用』概念,將無用/過時/殘缺的東西轉換用途。」
「不必過度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必在意別人說的話。」
「人都愛執著昨天,夢想明天,卻忘了今天。」
「人際關係的秘訣,就是學會放手。」
大家不妨試試看學著禪師用禪修生活,展開放下執着的自在人生!
© 本文由作者【nadnadlove 愛書.愛寫作.愛生活】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