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書分享】在競爭與焦慮中,如何活得有節奏、有底氣?

由我的角度看世界
2025年9月20日
書名:《鬆弛感》
作者:胡漸彪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 提要:
《鬆弛感》是由辯論冠軍、《奇葩說》幕後教練胡漸彪撰寫的一本職場心理與行動力指南。他在創作本書時,正處於高強度工作與生活節奏交錯的階段,面對焦慮、內耗與時間失控的困境,開始反思:在這個人人都在「內卷」的時代,如何才能活得鬆弛而不躺平、有節奏而不焦慮?
本書共分為五大章節:看得透、有辦法、有時間、有精力、能喜歡。作者以清晰的邏輯與大量職場實例,拆解現代人常見的焦慮來源,並提出一套可操作的鬆弛力養成方法。他不談空泛情緒,而是從任務排序、計劃謬誤、注意力管理、驅動類型辨識等角度,幫助讀者在混亂中建立節奏,在壓力中找回掌控感。
書中提出的「合格線與滿意線」、「多頻叠代工作法」、「四象限任務排序」等工具,都是作者在高壓職場中親身實踐後提煉出的行動筆記。他強調:鬆弛感不是懶散,而是建立在「看得透、搞得定、活得穩」三種能力之上的底氣。
✵ 讀後感:
你有沒有常常覺得,別人都在拼命加班、進修、刷存在感,而你一停下來,就像是落後了整個世界? 每天的行程被任務塞滿,時間像是被擠壓出來的,連喘口氣都覺得奢侈。 但你真的「不夠努力」嗎?還是只是陷入了錯誤的節奏?
直到我讀到胡漸彪的《鬆弛感》,才開始重新審視這種「忙得理所當然」的狀態。
|時間不夠用,是因為排序失序+計劃錯誤
「我的時間不夠用」,這句話我幾乎每天都會說。身為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員,我和上司每天都要處理全方位的人事事務:入職離職、醫療保險、招聘、合同議定、培訓安排、薪金計算、表現評核、員工疑問等等,甚至公司活動和週年晚宴的籌備協調。工作量之大,節奏之快,讓我剛入職時完全不知所措。
一開始,我常常陷入「所有事都很重要」的焦慮中。今天有三件事要做,我就三件一起開工,結果是三件都做不完,還被突發任務打亂節奏。特別是製作培訓簡報這類工作,上司常有不同要求,我常常為了一份簡報改三四次,既心煩又覺得時間被吞噬。
後來我開始用記事簿記錄所有工作,並在旁邊標註完成期限,這讓我稍微有了掌控感。但突發任務還是會打亂原本的安排,讓我再次陷入混亂。
直到我讀到書中的一段話,作者提出:「先排出合格線與滿意線,這樣確保自己至少能完成最重要的任務。」這句話讓我重新思考什麼叫做「完成」。
我開始在每項任務前問自己兩個問題:
合格線是什麼?我最低限度要做到什麼,才算完成?
滿意線是什麼?如果時間允許,我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讓自己和上司都滿意?
以製作培訓簡報為例,合格線是內容準確、排版清晰;滿意線則是加入視覺設計、互動元素、甚至配合上司的語氣風格。當我先完成合格線,再視情況補上滿意線,就不再因為「一次要做到最好」而陷入無止境的修改。
這種方法也幫助我應對突發任務。當有新工作插入時,我會先檢視現有任務的合格線是否已達成,若已完成基本要求,就能安心轉向新任務,而不是卡在「還沒做到完美」的焦慮裡。
作者說:「很多時候,一項任務在進行過程中,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在它上面消耗太長時間。」這句話完全說中了我過去的盲點。現在,我不再追求每件事都做到極致,而是先確保最重要的事能穩穩完成,這才是鬆弛感的真正開始。
|意義感,是打工人最需要的底層動力
「喜歡,需要被加工創造。」這句話是我讀《鬆弛感》時最有感的一句。作者指出,很多人以為只要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就能擺脫壓抑感、焦慮感。但現實是——這樣的工作根本不存在。即使你有選擇權、有資源、有時間,也很難找到一份百分百契合的工作。因為喜歡是不穩定的感覺,即使面試時很喜歡,心智也有機會改變,而且職場現實十分複雜—我們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部分,任何職業都包含著我們不喜歡、甚至令人厭煩的任務。
看到這裡,我立刻想起我的一位同事。她的工作內容繁瑣又辛苦:要幫忙訂機票和酒店、處理新辦公室的裝修事項,有時候甚至要工作到淩晨,週末也常常加班。以旁人的角度看,她的工作量大、壓力高,甚至有些「不值得」。
但她卻跟我們說:「由零開始完成整個裝修項目,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她不在意這份工作是否能帶來高薪厚職,也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團隊中最優越的一位。她在意的是這個任務能為她累積什麼新的經歷。
這就是作者所說的「找出自己熱愛的驅動類型」。有些人喜歡優越感,有些人喜歡新鮮感,有些人喜歡被需要,而她,則是喜歡「從無到有」的成就感與學習過程。
這讓我重新思考自己對工作的態度。我曾經也陷入「這份工作是不是我真正喜歡的?」的迷思。但現在我開始問自己:「我能不能在這份工作中創造出我喜歡的部分?」例如在處理培訓簡報時,我不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嘗試加入自己的設計想法、語言風格,讓它更貼近受眾,也更有成就感。
作者說:「我們要認清自我,找出自己熱愛的驅動類型是什麼。」這句話不只是職場建議,更是一種自我探索。當你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努力時,即使工作再辛苦,也能從中找到意義感與熱情。
書摘:
❀ 當你擁有的是覆合優勢時,當你橫跨多條賽道、擁有多重技能時,你的優勢就會被無限放大,成為一個松弛而成功的人。
❀ 人活於世,意義本非天降而至,亦不應由他人賜予。生命的意義感是自己塑造的,而且源於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發掘意義感不是自我催眠或者自我欺騙,它是一種能力:如何發現自己的驅動類型,如何制定有熱情的目標,如何打造讓自己松弛的環境。
❀ 我們必須擁有給工作賦予意義和樂趣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對自己的工作長期抱有足夠的熱情,無論際遇把你安置到任何職業、崗位或任務上。
喜愛推薦:★★★★★
易讀:★★★★★
© 本文由作者【由我的角度看世界】創作刊登於Influence In Asia (By HKESE),如未經授權不得轉載。